從昨日上午9點開始,谷歌華東7家代理商近200名員工就一直待在谷歌上海辦公室門口,向對方表示抗議。“他們(谷歌)沒人理會我們,很難想象我們還曾經一起共事過兩年。”華東7家代理商的代表——杭州網通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樊美勇對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表示,谷歌沒有給出取消7家代理商代理資格的合理理由,便單方面關閉了廣告客戶接口,這給代理商們造成了很大損失。 “關閉接口后已有多位廣告客戶來要求賠償。目前7家代理商基本處于停止運營狀態。”樊美勇說。對此,谷歌中國方面昨天沒有給媒體任何說法。業內人士指出,代理商與客戶之間的關系脆弱,客戶主要認的還是互聯網企業主體,所以代理商不能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。 談判破裂 11月5日,谷歌律師告知7家華東代理商,谷歌愿一次性給7家代理商截至10月27日的返點金額及大客戶購買費等,共約80萬美元。與此同時,谷歌在當天中午關閉了7家代理商所有客戶的廣告。 而這一結果并非已與谷歌中國進行40多天拉鋸戰的7家代理商想得到的結果。據7家代理商在新浪博客中的描述,7家代理商在與谷歌亞太區銷售總監 Aliza的談判中,提出谷歌撤消自己代理權的錯誤決定,導致7家公司產生員工辭退賠償費、辦公室租賃費等共計700萬美元。而Aliza在10月28日下午也曾口頭表示,谷歌愿對7家代理商作出100萬美元賠償。 但7家代理商沒有想到,事情僅過去幾天,谷歌方面就只給出了80萬美元的解決費用。賠償金的巨大差距,導致了昨天代理商員工堵在谷歌上海辦公室門口的沖動行為。 “我們今天肯定不會回去,一直會持續下去。”樊美勇昨日下午6點告訴記者。 雖然谷歌中國方面沒有對7家代理商給出進一步的說法,但并不像7家代理商所說“不理廣告客戶感受”,本報從谷歌中國廣告客戶處獲悉,谷歌中國幾天前已給他們發郵件表示,谷歌與華東7家代理商的代理協議10月27日已終止,所以該7家代理商代客戶開立的廣告賬戶11月5日正式關閉,如還有廣告賬戶在該日仍留有尚未花費的廣告預存金額,請立即與相應公司聯系退款。谷歌中國表示,如客戶還想用谷歌做廣告推廣,可直接通過在線方式投放,或者谷歌中國會推薦相應代理商。 矛盾癥結 “相比谷歌,代理商肯定弱勢。”谷歌中國一家代理商指出,如果代理商只是依靠谷歌的業務存活,其中風險是很大的。 谷歌中國的幾家大代理商,除代理谷歌廣告外,通過鎖定客戶,還向客戶推薦其他網絡廣告,包括谷歌競爭對手搜搜等的業務。至今這幾家大代理商的業務比重中,谷歌只占50%左右。相反,華東7家代理商的業務基本上都仰仗谷歌,稍好一點的谷歌業務也占其總收入九成左右。也就是說,沒了谷歌代理業務,這些公司基本沒有存在的必要。 “互聯網企業在發展初期會發展一些代理商,但未來肯定會將代理商渠道模式變為自營。”一位資深網絡廣告從業人員指出,谷歌中國對待華東7家代理商的做法雖然合法,但缺乏人性化。當年百度也是通過眾多代理商起家,然后在北京、廣州和深圳等大城市做直營,其他地方的代理商最終收到幾家總代理的手上。 “他們(指百度)采取的是大部分直接收購,給的價錢比較合理,代理商也愿意接受。”上述廣告從業人員說。 針對昨天樊美勇所說“谷歌合同中雖規定只要提前一個月通知將解除代理關系,谷歌可無條件終止合約,但這里面存在霸王條款,涉嫌違反格式條款”的說法,上海律師協會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業務委員會主任商建剛表示,谷歌約定提前一個月通知便可解除合約是合理的。代理商應認識到這條合約存在的風險,在與廣告客戶簽訂合約時也應有相應體現,否則因合約解除產生的后果還是要由代理商自己負責。對于是否違反格式條款,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網上爭議解決中心仲裁員胡剛指出,要由法律機構來認定,由于谷歌與代理商的合同中提到遇到分歧應首先協商,協商不成由北京仲裁委員會出面仲裁,所以代理商沒有提出仲裁,而是繼續向谷歌施壓并不理智。